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威妥玛拼音(威妥瑪拼音是什麼?跟漢語拼音有什麼不同?)

威妥玛拼音主题一 官話拼音史第二篇 威妥瑪拼音與漢語拼音这是汉语·拼音史主题一的第二篇——…

威妥玛拼音
主题一 官話拼音史
第二篇 威妥瑪拼音與漢語拼音
这是汉语·拼音史主题一的第二篇——威妥玛拼音与汉语拼音,如未曾看过第一篇的朋友可以翻看历史文章。
本文主要分为「威妥瑪拼音」、「注音符號、「國語羅馬字」以及「汉语拼音方案」四个方案。
全文共4000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威妥玛拼音系统是20世纪翻译中文主要的英文音译系统。
汉语拼音在今天已跃升为国际中文交流的通用标准,但许多过去已广泛使用并成为英文外来语的汉语词汇,仍以威妥玛拼音的方式出现,例如:

功夫(Kungfu)、太極(Taichi)、道教(Taoism)、易經(I Ching)、清明節(Chingming Festival)、宮保雞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威妥瑪拼音
上一篇我们讲到,「郵政式拼音」的拼法依据是威妥玛拼音系统。

「威妥瑪拼音」(Wade–Giles system),习惯称作威妥玛或si’ge、韦氏拼音、威翟式拼音,是一套在英文中用罗马拼音于拼写中文官話读音的音译系统,发明后主要用于拼写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或国语。
1867年,威妥玛在英国使馆任中文秘书的威妥玛出版了一部《語言自邇集》,创制了威妥玛拼音,并由翟理斯出版完成修订。此后该方案的英文就叫Wade-Giles system,并被广泛采用。

《語言自邇集》在當時是一部權威性的北京話課本。它系統地記錄了19世紀中期的北京官話音系

威妥玛拼音的长远目的是给所有主要汉语方言标音,就像国际音标(IPA)那样,所以把b、d、g、v、z等字母保留给了吴语、闽语等,在拼写官话时,只用p、t、k、c等字母。(而地处祖国南部的粤语在近代的拼音化历史上也受到了威妥玛拼音的影响。)
(1)威妥玛何许人也?

威妥玛(Sir 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是19世纪的英国外交家与汉学家。
自1842年镇江之战跟随英军到中国后,留居中国长达43年之久。1845年任香港最高法院粤语翻译。1869年至1882年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1888年,任剑桥大学首位汉学教授。

威妥瑪其人
1979年以前,威妥玛拼音广泛运用于英文标准参考数据与所有有关中国的书籍当中。至今,绝大多数的威妥玛拼音应用都已被汉语拼音所取代,但仍有部分区域(尤其是台湾地区的地名以及人名),以威妥玛拼音拼写。

邮政式拼音是混乱不规则的,除了在威式拼音上做改变,还包含了其他不同拼法的地名,因此不一定跟威妥玛拼音一一对应。

注音符號
接着我们在这里简单提及一下「注音符号」,它可见于一些汉语字典、词典以及台湾地区的汉字标音和中文输入法。

谷歌輸入法程序——Gboard(安卓版)注音輸入界面

「注音符號」(Bopomofo / Zhuyin),原名注音字母,简称注音,是标准汉语标音系统之一,以章太炎编创的「纽文」、「韵文」为蓝本,1912年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发布。

以直式書寫的注音符號,從左往右,依次是「百、科、全、書」,四聲調號跟漢語拼音大體相同,但第一聲通常不標
「注音」二字意谓注译汉字的发音。章太炎模仿日语假名文字,以「简化偏旁」的办法,利用汉字小篆的结构,创造了这一套记音字母。

《现代汉语词典》附录的汉语拼音方案部分,上为汉语拼音,下为注音符号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中一页,在中国大陆,由于学校不教、民间极少使用,注音符号常常被人忽略
除了郵政式、威式和注音,这里不得不提到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的方案——「國語羅馬字」。

國語羅馬字
「國語羅馬字」(Gwoyeu Romatzyh,简称「國羅」),是一套官语汉字拉丁化方案,曾是民国时期的国家标准。它使用复杂的拼写规则来标示声调,不像其他方案要用到调号或数字。
由林语堂倡议,赵元任作主要研究,从1925年到1926年获国语推行委员会协助,1928年9月26日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
但国语罗马字不需特殊符号或数字便可标示声调,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该系统的拼写规则,在看到以这种拼法拼出的人名、地名的时候,能正常顺利读出这个拼音,甚至能够猜出这个拼音所表示的字与词。

由上往下,分別爲漢語拼音、國語羅馬字、威妥瑪拼音
由于整套系统各种规则过于复杂,此处仅展示以下表格做简单对比:

同是表示聲調,威式標記數字,漢語拼音標記調號,國羅則變換字母搭配

从上表可以看出,后来的汉语拼音参照了国语罗马字,采用浊声母b、d、g来表示不送气的[p]、[t]、[k],而用p、t、k表示送气的[p?]、[t?]、[k?],后者不再需要使用。(送气相关知识在上一篇文章可见)
国语罗马字使用不广,公布后很多年仍多使用威式拼音。但其部分标调规则仍然在某些无法使用附加声调符号的场合下被沿用,如现今我国大陆地区虽使用汉语拼音标示地名,但是为区别山西省与陕西省,就将陕西省写作Shaanxi Province,元音双写即是受到国语罗马字影响。

在国语罗马字的韵母变化规则中,“an、arn、aan、ann”分别表示普通话中韵母“an”的第一二三四声,如下表所示:

「陝」爲第二聲,所以陝西的英文寫作「Shaanxi」(似乎多年的疑惑被解開了)
国语罗马字尽管在汉语罗马化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因其过于繁琐而复杂的拼写规则,使国语罗马字不便学习与运用,在适用性上不及威妥玛拼音,使其并不能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因而一直无法普及于社会大众,为人们所知晓。
那么,在威妥玛拼音之后,就到今天的主流拼音方案——「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Hanyu Pinyin),简称拼音,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标音的方案,为中文罗马拼音的国际标准规范。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
在一般的汉语词典的附录都有汉语拼音方案,注释中有以下内容:

(1) ü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yu(迂)、yue(约)、yuan(冤)、yun(晕);ü 上两点省略。

(2) ü 列的韵母跟声母 j、q、x 拼的时候,写成 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 l、n 拼的时候,仍然写成 lü(吕)、nü(女)。

(3) 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 iu、ui、un,例如 niu(牛)、gui(归)、lun(论)。

(4)《现代汉语》教材的语音部分提到,“ao发音时滑向后头的元音u,而非o,不标作u而标作o,是为了字形清晰,避免u和n相混,iɑo同理;用ong、iong表示ung、iung分别用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u和ɑ相混。”
由此衍生出一些问题:
1.键盘输入不便导致资料输入的困难。下面是我在一条在某乎上看到的:
ü是个德语字母,英文字母没有ü,美式键盘上恰好有一个v闲置,各大输入法纷纷把v作为ü的替代。于是吕,绿,旅都打成lv,让不少人误以为“吕”的拼音就是“lv”。“lv”只是一种键盘输入的妥协做法,并不是真正的拼音lü。被拼成lu,就跟“陆”、“鲁”、“路”等姓氏混淆了。学校单位资料写lv,护照上写lu,新的港澳通行证写lyu……

2011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自2012年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明确了公民护照上人名的拼写规则,并首次明确,根据技术处理的特殊需要,必要的场合(如公民护照等),大写字母ü可以用YU代替。目前公安机关签发的出入境证件原则上均依次打印制作。
2.发音和音素不能一一对应。

(1) 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则缩写成 iu、ui、un,这种形式应是借鉴了威妥玛拼音。
然而这对外国人学习普通话的时候感到混乱,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死记硬背的情况。
我曾经对于为什么“shǔi”的第三声调号要标注在 u 的头上感到疑惑,原来是本应该写作“shuěi”,若不作省略,想必也不需要创造一些汉语拼音背诵口诀“自圆其说”了。
而为何在小学不讲这一规则,我唯一想到的理由是——跟小学生讲这些语音知识,“应该”会很难听懂吧。
(2) o 的发音与ao、ong中“o”的发音都不一致,导致外国人在学习中文的时候会产生一些误解。
由青岛的邮政式拼音Tsingtao可知,以 ao 表示 au 已有多年的拼写传统,尚且可以接受。然而用 ong 表示 ung ,在这一点上与国语罗马字相似,但会有些难以理解,主观上认为,多数英语母语者会把这个音发错——从英语听说里的“Guang‘当’(粤)”,到一个外国YouTuber在游戏评测时说的“污抗”(粤语发音,其实是‘悟空Wukong’)”;在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和英语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把拼音 ong 与英文 ong 相混淆。
尽管因沿用了历史上主要的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而带来了小部分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就目前而言,汉语拼音方案是比较合理而又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普通话拼音方案。当然,我们也都期待着汉语拼音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
梳理一下这两期讲的拼音方案涉及到的时间:

郵政式拼音1906
威妥瑪拼音1867創,1892完善
注音符號   1912制,1918發佈
國語羅馬字1928公佈
漢語拼音   1958
 
普通话/国语尚且有这么多套拼音方案,粤语当然也不会例外。下一个主题,我们将详细地介绍长达百余年的粤语拼音史。

参考文献:
[1}Krieger, Larry S.; Kenneth Neill, Dr. Edward Reynolds. ch. 4. World History; Perspectives on the Past. Illinois: D.C. Heath and Company. 1997: 82. ISBN 0-669-40533-7. This book uses the traditional system for writing Chinese names, sometimes called the Wade-Giles system. This system is used in many standard reference books and in all books on China published before 1979.
[2]Chinese Language Transliteration Systems — Wade-Giles. UCLA film and television archive. [2007-08-04]. 
[3]徐志炎口述,黃世澤整理,〈章太炎初創注音符號〉《章太炎研究》(台北市:李敖出版社,1991),頁210-212
[4]《巴士的報》:《台灣注音符號ㄅㄆㄇㄈ的前世今生》,2018年10月12日。
[5]周有光. 看了“修订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以后. 《文字改革》. 1984, (6).
[6]趙守輝. 汉语拼音在新加坡的实践——历史与现状 (pdf).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 2010年10月 [2021年2月10日] (中文).
[7]中文譯音使用原則. 2008. “六、海外華語教學原則,除使用注音符號者外,涉及採用羅馬拼音者,以採用漢語拼音為原則。七、其他中文譯音,除國際通用或特定詞、約定俗成者(如我國歷史朝代、地名、傳統習俗及文化名詞)外,以漢語拼音為準。”

文案|陳知隱
编辑|陳知隱
图片来源|网络
-END-

威妥玛拼音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