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斋医学讲稿(从《秦伯未谦斋中医学全书》 探寻孟河学派秦伯未学术思想特色!)

谦斋医学讲稿
   汇集古今名医      传承医苑文化

? 杏林名人堂语录  辨证论治所以成为中医的诊疗规律,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处理疾病的程序和方法,……是中医治病的精神。
秦伯未(1901—1970年),名之济,号谦斋,上海市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初学医于曹颖甫,1919年就读于孟河学派四大家之一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拜名医丁甘仁门下,与程门雪、章次公等诸贤为同窗学友。1923年毕业后悬壶沪上。1928年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1930年创办中医指导社, 1938年又创办中医疗养院。1954年,受聘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955年调任卫生部任中医顾问,并执教于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任教务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药组组长、全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等。20世纪50年代曾先后赴苏联、蒙古两国会诊、讲学。
秦伯未先生作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在近现代中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中医界泰斗之盛誉。秦老一生,著述宏富,其理论之高深,说理之透彻,临床之实用,思路之开阔,向来为医学界和广大读者所青睐。从早年著《内经类证》,编《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到晚年集理论与临床之大成的《谦斋医学讲稿》,按《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达54种之多,计千万余字,可谓邃精岐黄、著作等身。先生广列门墙,遍栽桃李,不遗余力培养人才,有诗云“拼将热血勤浇灌,期卜他年一片红”,足见其致力于中医事业之苦心。先后参加了1960年、1962年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系列教材第一、二版的编审工作,为总编审之一。
《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作为国内首部秦伯未著作集大成之作,自2003年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好评,之后在中医学界掀起学习研究、探讨实践秦伯未先生学术思想之热潮。在这股热潮推动下,“孟河学派秦伯未谦斋医学传承中心”应运而生。一大批业界名流,专家学者,后辈末学云集于此,为传承孟河学派秦伯未谦斋中医学之学术体系,弘扬光大传统中医药文化,摇旗鼓劲,助力加油。为顺应和助推这一历史潮流,我们应河南科技出版社北京分社之邀,对秦老著作进一步发掘整理,修订增补,再版更名为《秦伯未谦斋中医学全书》,力求从全新角度,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秦伯未先生学术体系之全貌。
探寻全部秦伯未著作之特色,梳理先生学术体系之架构,总体上涉及对中医理论特别是经典著作的研究;对辨证论治纲要的研究;对临床病证认识及处方规律的研究;对中医医案的整理和研究;膏方临床应用的研究;运用中医学理论治疗西医疾病的研究;对中医教学及中医普及推广的研究等几大方面。现以秦老具体著作为线索,分析、归纳、整理于后,供读者阅读学习之参考。

一、学术思想的代表作——《谦斋医学讲稿》
秦老在写给后人的书信中称:《谦斋医学讲稿》“对于中医作了初步的批判继承,可以代表我的学术思想,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可见其凝聚了秦老多年的心血,体现了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本书初次刊行于1964年。本次修订在原书所收12篇讲稿基础上,新增《中医各科研究法》《重视中医医案》《认真总结中医疗效》《重视中医师带徒的方法》《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做好中医工作》《命门的初步探讨》《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观点》《浅谈辨证论治》等24篇重要文稿。秦老每篇讲述均结合自己读书心得和临证体会,阐发中医学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经验知识,并通过治疗案例进一步印证。
通过《谦斋医学讲稿》我们不难发现,秦伯未学术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力倡以经典打好临床基础。其次,要博览群书,取各家之长。用秦老原话说就是“多读书、多临证”。在《谦斋医学讲稿》所收36篇文稿中,除《黄帝内经》《伤寒论》外,秦老共引用了60部医学书籍内容,30多位前人的论述作为他自己阐述问题的依据。足见秦老对经典著作,前人理论经验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秦老特别强调继承与发扬并举。继承并非一味地照搬前人经验,而是需要批判地接受,有创新地继承。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古人丰富的经验指导临床,综合分析归纳成为更为准确、更为完整的理论。书中收载《腹泻的临床研究》一文,就是根据《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医宗必读》等古代文献关于腹泻的病因、病名、治则的记载,提出以暴泻、久泻为纲,按虚实两类辨证施治。虚证于内伤,或浅者在脾,或深者及肾,采用健脾、温肾、益气、升提、固涩等多种补法;实证以湿为主,结合寒邪和热邪以及食滞等,采用化湿、分利、疏散、泄热、消导、调气等多种泻法。秦伯未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治愈了众多的难治性腹泻患者。
二、对《黄帝内经》有着非常透彻的研究和应用
       秦伯未致力于中医学经典理论的研究中,尤其重视对《内经》的钻研,享有“秦内经”之美誉。他认为,《内经》通过总结前人实践经验形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同时也丰富了古代的医学思想体系。研究中医学必须首先学习《内经》,然后顺流而下贯彻到其他医书,由此打开中医宝库的大门。他一生以不同题材撰写了多本有关《内经》的专著。其中,《读内经记》对内经的文字、训诂、句读进行了一一的剖析和诠释;《内经类证》将内经中有关叙述病症的记载摘录出来,进行分类编撰,是中医文献中最早、最系统的分类参考书籍;《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是秦老对内经病机的进一步诠释和总结,对中医临床指导有着深远的意义;《秦氏内经学》节选内经原文,言简意赅,颇有“衷中参西”意味,是学习《内经》较好的通俗读本之一;《内经知要浅解》书名“浅解”,意在深入浅出,由博返约,对《内经知要》各篇予以题解,使知要领,词义准确、有理有据。在临床数学和实践中,秦伯未广泛应用《内经》理论作指导。例如,讲“水肿”病的治疗时,他把《内经》中散见于各篇的有关水肿的论述加以分析,联系《金匮要略》《外台秘要》等文献,结合他自己的临床体会,总结了治疗水肿病的6个基本法则,即发汗、利尿、燥湿、温化、逐水、理气,并列举了代表方剂及兼证变化的应变原则。这些有关“水肿病”的理、法、方、药用之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三、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引导正确认识应用中西医结合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医界出现了忽视中医基础理论,强调单方验方,或单纯依据西医诊断、化验指标进行用药,而不加以辨证分析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一书中专辟《浅谈辨证论治》一节予以论述,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诊疗规律,从认识证候到给予适当治疗,包含着完整的极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又说:“辨证论治所以成为中医的诊疗规律,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处理疾病的程序和方法,……是中医治病的精神”。
秦老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他强调,西医诊断虽可助于对疾病的认识,但对于中医来说,不要受其束缚,只能作为参考,要有信心和勇气使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去治疗,这样才能不失中医之根本。他每诊治一种疾病,总是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确定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事后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中医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要想取得疗效,关键在于必须运用中医的理论为指导,细致观察,不能忽视中医辨证的依据。他通过临床实践形成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例如,他在治疗西医诊断的神经衰弱疾患中,就是根据中医理论来分析其临床表现,而总结出其发病机制主要在肝,病性有虚有实,也有虚实夹杂,确定了14种基本治法。
四、善于总结临床经验,重视医案医话的作用
秦伯未先生勤于著书立说,几十年如一日,晨起即伏案写作,将前一天临诊体验及阅览心得,写成短文或医话。并对其学术专著进行不断的充实加工。在多年临床实践,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整理,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炼出规范性的诊疗方案,如本书所收入的《中医临证备要》《治疗格律》等。秦伯未非常善于吸取前人经验,尤其重视医案医话的整理汇编,早在1928年就编写了《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他在书中指出:“医案为中医价值之真实凭据。”“医案是中医的特点,实事求是,生动活泼,最适用于中医同道间的观摩,实有广泛征集和及时发表的必要。它是根据临床具体事实作出总结,有理论,有法则,而这些理论和法则又都有一定的根据,因而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多看各家医案作为借镜,也可取长补短,增加智慧,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在这次增补的《谦斋医学讲稿》中,还有《重视中医医案》的专题文献。
五、致力中医教育,推崇“学习、钻研、积累、探索”八字方针
秦老早年开中医函授教学、刊授教育之先河,先后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指导社,后多年执教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生呕心沥血,无私付出,在发展推动中医教育,培养中医人才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亲自动笔编写各种实用教材和专著,本书收录的《中医入门》《实用中医学》《国医讲义》就属于此类内容。这些讲义与现代中医药教育教材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重实用、重经典,但又决不泥古,把临床病案直接纳入教材,而且学习模式大多是边读书学习,边跟师实践。秦老对门下弟子,经常采取上大课、布置作业、写医论、随师出诊、整理医案、总结病例等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业务能力和写作水平。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临床带徒,秦老经常推崇学习中医的八字方针,即“学习、钻研、积累、探索”。秦伯未不仅这样要求学生,自己也是如此身体力行。他说:“一个临床医生,不加强学习是十分可惜的。当医生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的在相当年轻时,就在学术或临床方面取得了成就,成为名医;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医生,经治的病人也很多,但疗效就是提不高,学术上也缺乏长进,这是为什么?首先是重视学习不够,基础没有打好。不具备勤奋学习的基础,也就谈不上钻研。有些医生,平素也比较注意学习,甚至从古书中抄录了很多的资料,也就是说他注意到学术的积累,但由于缺乏探索精神,在诊疗中没有掌握好对这些学术资料如何进行分析、鉴别和实际应用,也就难以取得更多的收获。”
六、撰写中医通俗读物,普及中医科学知识
秦伯未除了撰写大量有深度学术专著外,还亲自编写宣传中医知识的通俗读物,例如本书所收录的《家庭医药常识》,以及《饮食指南》《药性提要》《国医小丛书》等,都从不同程度对于中医学的普及和推广,对于中医学影响力的扩大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纵观《秦伯未谦斋中医学全书》,我们不难发现,秦伯未先生的宏富著作既承前人余绪,发掘古义,昭示后学;又独具本人学术特色、真知灼见和珍贵实践经验。本书再次修订出版发行,希冀为当今广大中医科研人员、临床医生、院校师生进一步强化中医理论教、学能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助一臂之力。
借此机会,要特别感谢秦老入室弟子、中国中医文献学专家余瀛鳌先生,中国医史文献学专家李经纬研究员、马继兴研究员,中国医药及本草学专家谢海洲教授,四位先生出自对中医药事业的忠贞与赤诚、对秦老的由衷敬仰,对后学者的呵护与扶掖,欣然提笔,为秦老著作出版指点舛错,修正疏漏,题写序文。四老的史笔点评,画龙点睛,使“全书”跃然生辉。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晖桢研究员,也为本书教正润笔并撰写回忆文章,在此一并致谢。
(注:本文系作者为河南科技出版社北京分社即将出版的《秦伯未谦斋中医学全书》所写序言)




吴大真 王凤岐

滑动解锁回忆

吴大真
致力科普,关注女性健康

王凤岐
致力中医科普,关注健康养生

立言不朽
出书立作,坚守医者担当

共同出书
中医伉俪    养生之家

祝寿图欣赏
祝老师健康长寿

I 【杏林名人堂】中医文化自媒体社群,是开放性的全国医学社群 I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I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咨询合作:微信号:linkennanshenI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普及中医文化知识,内容较为严肃严谨,若有意见建议请指正。

谦斋医学讲稿相关文章